|
|
|
蘋果屬薔薇科,原生歐亞交界及喜馬拉雅山山麓,是人類栽培歷史最久的果樹之一,目前所吃的蘋果,主要是由原生種之一的西洋蘋果改良而來,漢武帝時傳入中國稱為「柰」與原產中國大陸的林檎、花紅、海棠及檳子等為同屬(Malus屬)不同種的果樹。
台灣蘋果自民國47年中部橫貫公路開發後向國外引進,常見的種類如黃元帥、旭、富士、陸奧、元帥、惠等,政府便開始在台灣中部海拔1,800~2,400公尺的高冷地輔導推廣,種植面積以台中縣最多,次為南投縣;尤其行政院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所屬的福壽山農場、武陵農場、及清境農場最具規模,曾締造年產值3.8億元的收入。
民國68年開放蘋果進口,使蘋果市場受到衝擊,果農紛紛將蘋果樹砍掉改種水蜜桃、梨、李等,迄今南投縣僅剩梨山至大禹嶺間、福壽山農場華崗分場仍有栽培,面積約剩 100餘公頃、年產約 7,500餘公噸,產期為每年10至12月,而栽培品系主要為富士及惠等。其中俗稱蜜蘋果的「惠」,嚐起來比一般蘋果更脆、更甜、果肉中因有結蜜現象,甜度平均達15度以上;且在果樹上自然成熟的風味口感遠比因長途運輸而提前採收的進口蘋果為佳,香甜多汁而深受消費者青睞。
(版權所有‧請勿轉載)
|
|
|
|
|
|
|